拼音 | wú wèi ér zhì | 注音 | ㄨˊ ㄨㄟˊ ㄦˊ ㄓˋ |
首字母 | wwez | 词性 | 成语 |
近义词 | - | ||
反义词 | - | ||
基本解释 | 《论语·卫灵公》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?”意为治国主要以道德来感化,而不靠残酷的刑罚来慑服。 | ||
更新时间 | 2025年05月07日 12:25 |
“无为而治”出自《道德经》,是道家的治国理念。无为而治,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,不与民争。
老子认为“我无为,而民自化;我好静,而民自正;我无事,而民自富;我无欲,而民自朴”,而且强调“无为无不为”。
“无为而治”并不是什么也不做,而是不过多的干预、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,做到自我实现,走向崇高与辉煌。
历史上的太平盛世、宏图大业,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指导下取得。
“无为”不是无所作为,而是不妄作为。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,遵循客观规律而为,所以无所不为,就是什么都可以做,只要你遵循道,遵循客观规律。
《道德经》享誉世界,被世界政要、精英名流、企业领袖所崇拜,被奉为旷世奇书,万经之王。
无为而治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wú wéi ér zhì,意思是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。原指舜当政的时候,沿袭尧的主张,不做丝毫改变。后泛指以德化民。